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vue-router 实现分析
阅读量:7067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8

本文共 2761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9 分钟。

vue-router 是 Vue.js 官方的路由库,本着学习的目的,我对 vue-router 的源码进行了阅读和分析,分享出来给其他感兴趣的同学做个参考吧。

参考

  • 源码:

  • 文档:

初步

我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来看 vue-router。

  • 从开发者角度来看,是这样的:

var router = new VueRouter({  routes: [   {path: '/foo', component: {template: '
FOO
'}}, {path: '/bar', component: {template: '
BAR
'}} ]})var vm = new Vue({ el: '#app', router: router})

我们创建一个 router,传入的 routes 中的每一项即为一条路由(route)配置,表示在匹配给定的地址时,应该使用什么组件渲染视图。

router 传入 new Vue() 用于创建根组件,这样根组件中对应的视图区域,可以基于 router 中的配置,根据页面地址显示不同的内容。当然,这还需要在组件模板中使用 <router-view> 来定义区域。

  • 从视图角度来看,是这样的:

...
...

页面地址变更后,<router-view> 对应的区域会更新为地址匹配的组件。例如,路径是 /foo 则对应区域显示 FOO,路径是 /bar 则显示 BAR,路径没有匹配的组件时,则不显示内容。

  • 从数据角度来看,是这样的:

vm+ _router | $router  - history  - matcher+ _route | $route  - matched

vm.$router 引用当前组件对应的 router 对象,该对象在初始化时(在 vm 创建过程中执行初始化),会启动对页面地址变更的监听,从而在变更时更新 vm 的数据($route),进而触发视图的更新。

深入

如何实现对地址变更的监听?

对于缺省的 HashHistory 模式(也就是基于页面地址的 hash 部分来实现路由功能,如 http://example.com/path#/foohttp://example.com/path#/bar),是通过监听 hashChange 事件来实现:

window.addEventListener('hashchange', () => {  // this.transitionTo(...)})

这个动作是什么时候执行的呢?

是在 router.init()()中调用的,而 router.init() 则是在根组件创建时()调用的。

而 Vue 组件在创建时,又怎么会去调用 router.init() 呢?

这是由于 vue-router 将自身作为一个插件安装到了 Vue,通过 Vue.mixin() 注册了一个 beforeCreate() 钩子函数,从而在之后所有的 Vue 组件创建时都会调用该钩子函数,给了检查是否有 router 参数,从而进行初始化的机会。进而通过层层调用执行了监听 hashchange 事件的动作。

整理一下:

  • new Vue()

  • 执行 vue-router 注入的 beforeCreate 钩子函数

  • 执行 router.init(vm)

  • 执行 history.setupListeners(),注册事件监听

地址变更如何通知到 vm

这个过程比较简单,hashchange 时,执行 history.transitionTo(...),在这个过程中,会进行地址匹配,得到一个对应当前地址的 route,然后将其设置到对应的 vm._route 上。

只是进行了赋值,为什么 vm 就可以感知到路由的改变了呢?

答案在 vue-router 注入 Vue 的 beforeCreate 钩子函数中():

Vue.util.defineReactive(this, '_route', this._router.history.current)

采用与 Vue 本身数据相同的“数据劫持”方式,这样对 vm._route 的赋值会被 Vue 拦截到,并且触发 Vue 组件的更新渲染流程。

地址变更如果同步视图更新?

接上一步,vm._route 已经接收到路由的变更,从而触发视图更新。而当视图更新进一步调用到 <router-view>render() 时,即进入了 <router-view> 的处理()。

<router-view>render() 采用函数调用(h())模式,而非通过模板生成。这也是 Vue2 支持的定义组件渲染逻辑的方式,类似 React 的 render()。采用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完全利用 JavaScript 的能力来编写逻辑,不必受制于 Vue 的类 HTML 模板语法。

这里的主要处理逻辑是从根组件中取出当前的路由对象(parent.$route),然后取得该路由下对应的组件,然后交由该组件进行渲染:

return h(component, data, children)

这其中还涉及 <router-view> 嵌套的处理,不过主要逻辑就是这样了。

小结

其实 vue-router 从 <router-view> 的实现来看,就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 Vue 组件而已,不过要配合根组件的 router 发挥作用。但整体还是很“响应式”的,也是蛮“Vue风格”的。

vue-router 以插件方式“侵入”Vue,从而支持一个额外的 router 属性,以提供监听并改变组件路由数据的能力。这样每次路由发生改变后,可以同步到数据,进而“响应式”地触发组件的更新。

<router-view> 作为根组件下的子组件,从根组件那里可以获取到当前的路由对象,进而根据路由对象的组件配置,取出组件并用其替换当前位置的内容。这样,也就完成整个路由变更到视图变更的过程。

路由变更到视图变更的过程整理为:

hashchange-->match route-->set vm._route-->
render()-->render matched component

实现过程中的技术点包括:

  • Vue 插件机制

  • 响应式数据机制

  • Vue 渲染机制

  • 地址变更监听

最后

我写了一个应用 Vue.js、vue-router 以及其他 Vue 相关工具(Vuex、vue-loader)的示例,感兴趣可以看下:。

转载地址:http://szall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WinForm触摸屏程序功能界面长时间不操作自动关闭回到主界面 z
查看>>
[译]MVC网站教程(四):MVC4网站中集成jqGrid表格插件(系列完结)
查看>>
angular学习笔记(九)-css类和样式3
查看>>
C#开发微信门户及应用(8)-微信门户应用管理系统功能介绍
查看>>
Oracle由ID生成父ID的函数
查看>>
互斥量和条件变量的区别
查看>>
Lambda 表达式的示例
查看>>
poj 1002:487-3279(水题,提高题 / hash)
查看>>
查询/新建/修改本地用户和组
查看>>
iOS开发UI篇—ios应用数据存储方式(XML属性列表-plist)
查看>>
04 对象与类
查看>>
使用jQuery Mobile和Phone Gap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
查看>>
Win7激活后添加grub引导Linux最简单方法
查看>>
appium简明教程(1)——appium和它的哲学世界
查看>>
linux下c/c++ IDE开发工具介绍
查看>>
从头说catalan数及笔试面试里那些相关的问题 (转)
查看>>
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学习笔记--事件
查看>>
完毕port(CompletionPort)具体解释 - 手把手教你玩转网络编程系列之三
查看>>
eclipse,myeclipse开发环境下,maven远程部署到tomcat7服务器(图文)
查看>>
atitit.hbnt orm db 新新增更新最佳实践o7
查看>>